跳转到内容

海陽承宣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,由劉도留言 | 贡献2024年5月17日 (五) 02:33 建立内容为“海陽承宣(越南語:Thừa Tuyên Hải Dương /承宣海陽),是後黎朝十三承宣之一,初設於黎聖宗光順七年(1466年)時名南策承宣,光順十年(1469年)更名海陽承宣,東北接安邦承宣,西、北面連京北承宣,南壤山南承宣,東濱南海。{{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 |native_name = |conventional_long_name = 海陽承宣(處、鎮) |common_name = |subdivi…”的新页面)编辑。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

(差异) ←上一修订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修订→ (差异)

海陽承宣(越南語:Thừa Tuyên Hải Dương

/承宣海陽),是後黎朝十三承宣之一,初設於黎聖宗光順七年(1466年)時名南策承宣,光順十年(1469年)更名海陽承宣,東北接安邦承宣,西、北面連京北承宣,南壤山南承宣,東濱南海

海陽承宣(處、鎮)
後黎朝承宣
黎聖宗光順七年(1466年)-阮聖祖明命十二年(1831年)

黎聖宗洪德六年(公元1475年)行政區劃
歷史 
• 成立
黎聖宗光順七年(1466年)
• 废除
阮聖祖明命十二年(1831年)
前身
继承
東道(南策上下路)
海陽省
今属于海陽省廣寧省海防市

建制沿革

海陽屬古雄王陽泉部。時屬南海郡,至漢代屬交阯郡。東吳劃屬交州置海門鎭,又稱洪州,丁朝分設道轄,前黎朝李朝沿用。改爲洪州上下、南策上下等路。陳順宗光泰十年,改爲海東鎮屬。屬明時改隸諒江、新安二府。黎太祖順天年間劃屬東道。後在黎仁宗延寧年間,改爲南策上下二路。

黎聖宗光順七年(1466年)劃定十二承宣,初置南策承宣,光順十年(1469年)改定承宣時更名爲海陽承宣。洪德二十一年(1490年),改題為處,海陽承宣為海陽處。黎襄翼帝洪順年間,改爲鎭。

莫朝時以宜陽爲陽京,並劃京北鎮之順安、山南之快州、新興、建昌、太平等府隸之。黎世宗光興年間,復將莫朝改劃諸府劃回原鎮。景興二年,分爲上洪、下洪、東潮、安老四道。西山朝時以荊門府改隸安廣鎮

阮世祖嘉隆元年(1802年),復以荊門府劃入海陽鎮,屬北城總鎮轄。阮聖祖明命三年,改上洪府爲平江府、下洪爲寧江府,東潮、安老爲二縣,明命十二年(1831年),阮廷廢北城諸鎮為省,撤改爲海陽省[1]

行政區劃

海陽承宣領四府十八縣[2]

參考

  1. ^ 潘清簡等.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. 
  2. ^ 吳士連. 大越史記全書.